close

網路圖片 小蜜蜂    

 

 

 

 

 

 

 

昨天起床, 腦子裡突然被兒歌這首歌的歌詞嚇醒~"嗡嗡嗡 嗡嗡嗡 大家一起來做工"

這似乎劃開了我這兩個月內心不舒適想要逃離的原因。

 

還記得小蜜蜂這首兒歌怎麼唱的嗎? 老實說 是前天洗碗後 突然靈光乍現一句"做工興味濃"

突然就像柯南破案一樣, 背後出現閃電~ 我就是這樣被震懾住,回神後接著繼續在腦裡哼唱找尋主要的歌曲

結果找到了"嗡嗡嗡 嗡嗡嗡 大家一起來做工" 兩句 "做工" 讓我不自覺的腦內串聯好多語詞好多字 也串聯了諸多恐懼。

 

本周看了葉丙成教授寫了"努力不一定會成功", 老實說這句話沒什麼新意~但是 這想法的確也是很早就萌芽在我心中, 也讓我不能同意再多,

可能腦裡最諷刺的是記得我11歲為當時流行的畢冊 (自己準備給好友寫的漂亮小本本) 

我給自介內的座右銘: "只要我努力,就一定成功"  

老實說,當時因為想不到什麼好的座右銘,加上那時候 人很昌旺(做什麼都很順 在人際間也小有權力) 自然會寫下這種 人定勝天語句的。

但寫完的隔年 隔兩年 上了國中因緣際會被分到放牛班的我,始終想不透這句話該怎麼樣修改 才能讓它顯得不矛盾。

因為在放牛班的我 依舊是很努力的學生,周遭也有相似意願的學生, 但擺脫不了的是打群架 愛吵鬧 成績不好 專注度不夠的班級風氣與印象標籤。

就算我把自己長成了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走出了班級 有點記憶度~ 但走出校園沒有對的舞台 外人看我就也是平凡的學生。

 

回到30歲的職場舞台, 我現在在傳產當行銷企劃。

我明白老闆想要擺脫"傳統製造"的眾人印象與標籤 導入新的印象"新創",在我看來變更了幾套ERP 或是改變裝潢 仍掩飾不了傳統製造的影子與思維。

以我的工作為例,我從四年多前進來有合作的外包設計人員, 到後面老闆想要省成本 於是合約終止後將設計印刷部分 轉內包給我。

就這樣 我從原本"好啊~ 試試看 蠻好玩的樣子" 搶下原本此位設計人的飯碗,雖然沒有因此加薪~ 但重點是累積作品,也方便就近了解老闆對於設計的概念。

就這樣一口答應到現在也差不多四年的時間, 我腦子膩了 一些原本不該屬於企劃的基礎性事務工作占據了我的思考時間。

傳產就是這樣 老闆的思維希望大家"手不能停" 一直做一直做~~

我知道在長官的觀感裡,很難做到讓我在群體將任務放空,因為老闆與長官本身就是喜歡忙碌的人, 仔細抽絲剝繭

會發現某些事物屬於低等的勤勞。

大家認為企劃就是要發想~ 發想沒有問題! 但組織內最缺的 是執行與統合的角色。

這四年說我是企劃,我覺得比較像有執行現場任務的PM,  沒有特別的權利 但是需要整合與執行細節~

另一個轉變自從公司沒有賺錢 一直在省錢,好聽點說是"開源節流", 但確實讓我的工作有了明顯的降級感受~

直到上周六 老闆拿給我一份他跟祕書討論後的公司簡介, 上面畫了好幾個大叉~標示捨棄

我腦袋轟的一聲 驚覺自己似乎成了比設計還要低階的美工~  覺得真的價值低落。讓我覺得想要離開崗位

畢竟若只是告知結論的圖面修改~ 這樣的工作對我來說只是低等的勤勞。 純屬做工~

我玩笑地問老闆:"秘書現在也懂產品囉?"

不知道是老闆聽不懂我微慍的語句 還是故意激怒我 還回復著:"她當然要進步啊"

我不排斥別人進步,但是如果企劃能夠說的建議 老闆不聽~ 反而先聽秘書, 之後他們討輪完之後

老闆其實覺得秘書刪錯了地方,一面笑罵著不在場的秘書, 對我來說 作為從無到有的創作者到拿到一份未與創作者討論即修改得亂七八糟的稿子~

這種不是二次創作,也不是商議後的修改~ 這是不夠給創作者尊重的執行動作。

 

我想到之前在拍公司影片寫腳本的時候,影片公司對於我購買的影片也剪接不了"老闆要的感覺"

在時間的急迫下,合約 人情的壓力 我跳下來做了剪輯~ 很快的完成也打到了"老闆要的感覺" ,決策一下子像是便秘被通腸一般舒暢了開來~

但得到肯定的另外一面,反而惹惱了影片的製作導演~ 他認為我做了不該屬於我的任務,分明是求表現!

實質的感受,是他覺得身為創作者沒有受到尊重!   我覺得他不了解我在體制內的角色受到的壓力~

他的所有想法我都想過,唯一會犧牲的 是沒辦法給他一個黃金的台階下,他也知道他團隊的困境~ 我知道怎麼解。

長官的猶豫不決與善變,一定是沒有看到滿意的東西,影片公司的人並非公司內部的人,誰願意在時間與成本的壓力下無條件的一修再修~

跳下來接手 我早預料到會得罪人 但是這是唯一解 。就算當下委屈的 什麼都想說~卻什麼也不能說。 (影片導演製作 是老闆十多年的兄弟)

 

其實在當下處理對方不滿的情緒中,我有掌握幾個原則~ 事後是算圓滿處理。

但我怎麼處理,如果長官們夠細膩會發現我的真心~ 最怕就是只看表面就下決定的長官。

 

想做的是與擅長的事情與能做的事本身就有差異,

祕書再能幹也無法不找企劃來直接刪改圖文,企劃再能幹也無法在與人合作時不找專業美工與導演討論 

回到"做工" 應付大小要求的一人團隊 真的會有極限。

我覺得極限來自於受控於企業主的思維,老闆想要省錢的立場在所難免。

但是將所有外包轉入內包 我覺得本身就是一個沒有走出胡同的舊思維。

 

希望看起來每個人都在崗位上認真"做工"

現在真的不需要這種努力。 

未來這些低等事務 都要給機器人外包了吧~

 

 

 

 

 

 

 

arrow
arrow

    健美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