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說真的出社會到現在,我很少待在同一個產業~幾乎都是跨產業為主的資歷。雖然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青年跨產業是常見的事情,但如何讓所作所學的事情有個合理的連貫性,這就在於如何策略性的思考與布局自己的職涯,出社會在大公司待到第二年想要申請內部轉調時,當時主管跟我說~只要持續努力未來有"合適機會"都很願意推薦我到其他單位去,主管是中文系的,真的深諳說話的藝術,菜鳥的我回去把這些句子反芻好幾次,最終我自己獲得一個結論,沒有人能為妳的職涯負責! 就算很多公司說了有 "透明的升遷管道",甚至規畫了一系列的職涯發展路線,只要不是公司核心的生財主力~說真的 沒有人必須為員工的生涯負責,問主管,主管有的也只是她知道的~ 不代表是妳想要走的路;那時候面對福利頂尖,很快便能得心應手的工作 其實想了很久,最終我還是選擇了離職,因為我知道自己的個性不太安於現狀,而那個職位適合不要想太多且安居樂業的人。

若已物競天擇理論來講

公司會選擇能夠呼應職位的人,市場會選擇能體現價值的人。

   昨天跟老公聊天,說到自己每到一個崗位都把異常忙碌帶過去那家企業。

   會忙碌是因為我容易發現問題,然後試圖解決的過程會產生很多衍伸的問題需要一一攻破,同時任務又一直來,通常習慣把事情系統化後 一切變得有序震盪變小,對接手的人來說只需學習~無須摸索。

   說真的,如果是負面的情緒先來臨,可能每次聊到都是命運的苦笑,會覺得為什麼那樣的現成總是給別人撿到,我都是那個要去篳路藍縷與衝撞體制的人!

   但想想一來時也運也 機會運到了要躲也無處~ 二來是性格使然,也許也可以擺爛 但通常我還是會選擇拾起面對,畢竟處理過才有後續~ 也才留得下來能夠獲得。

          跟過去的固守一個職位堅持到底的時代不同,這個時代節奏快,學習能力也大幅提升 跨產業跨職位的多重身分是如此頻繁,許多興趣多元的年輕人也是一身本領。

    有家產的年輕人不是不接班,而是想做的跟能做的不一定能適應傳統的公司,四月份防疫期間我也在家工作了一個月,更加印證了組織文化即將發生變革的趨勢在未來逆不可擋。

    我觀察自己過去能待得比較久也做得開心的工作多半屬於單打獨鬥型,我可以帶領與訓練不同的人快速的上手任務,或是激勵夥伴自主完成,但我沒有控制對方的權力欲望,所以大家還蠻願意與我閒聊。

    工作上 上級給我方向給我執行的彈性,讓我去摸索路出來,而不是時時刻刻緊盯我的工作進度,我才會適應良好。

    可能我也是屬於責任心強只要空間夠大就會卯起來幹的個性, 基本上卡在太複雜的組織裡面羽翼伸展不開會讓整個進度延後 反而是讓我覺得無力的部分。

    簡而言之我以前常覺得自己像是組織內的跨部門的自由業者~有點像是企業內的外包人力,不過缺點是~上面的主管部會知道我到底包到哪了~通常都是在不知不覺之下包山包海。

   但切換成正面的思考心態,則會充滿感恩,覺得一個人能夠肩負起這麼多組織內多元的任務,當一個人負責別人一個團隊需要達到的目標時,意味著不用去區分這個案件我只負責40-50%,一個人就是100%從零開始來做,也許沒辦法在當時立即的用實力變現,而且一個人免除了討論的等待時間其實很有效率,對於工作時偏孤僻卻又喜歡與人閒聊的我來說,能在企業內跟著大家互動學習,並保持組織內規範的穩定,卻又做著自由業者那般需要的能力與空間,其實是覺得幸福的,尤其對我這種小心臟~ 逐步的切換 VS 驟變的型態~ 我需要的是漸進式的調整,畢竟我的性格還是屬於超前佈署危機感比較重的特質。

     但有些時候都需要透過轉換來看看行業外有什麼更好更新更快的作法,畢竟落伍如果發生在內部,要追趕的時間慢~ 發生在外部則可以快速調整。

     五月透過厲害的斜槓朋友R帶我參加了自媒體行業的聯合活動,R身為課程的講師又是自己開公司~ 能力與觀點自然不在話下。

     能提供能力讓他人成長的人,本身就已經跑在前面了。

     自媒體行業的許多工作者其實大多的人多半是從一人的兼職興趣開始發展,這個行業的每個人都十分力求上進之外,也是一身本領。年齡與資歷完全不在考量的範圍~

     能力處事方法效率則是這個行業最看重的部分。

     但來到新的行業讓我感到興奮的是,看到了更厲害的人! 可以讓我知道可以再怎麼擴充自己的能力 這些真的很重要~

     然而沒有一個產業比自媒體產業更加開放可以來進行一個同業跨公司的執行分享,這需要每家餐廳都拿一道拿手菜來宴請彼此好友舉辦共同酒席的概念,交流彼此的手藝。

     越是開放彼此越是能夠進步的快,畢竟人生的學分就是修完之後繼續往下個目標邁進~ 每個人的職涯發展沒有對錯 只有選擇的方向差異。 合作需要機緣~ 而能力要使用也需要時機。

    過往~  想做的事遇上願意給機會的人,才有通往執行的機會。 現在,只要再公開的平台有機會被看見,有能力的人其實還是不會被埋沒。

 

     很多演藝圈的全能人才可能走的路數為:

     長得好看 or 身材好 (擔任模特兒)>> 發現有表演才華 (擔任演員)>>>發現可以滲透劇情知道怎麼樣最能觸動觀眾的演技(擔任導演)>>>知道怎麼安排整個團隊甚至籌備整部片從無到有(戲劇製作人)>> 成立工作室成為老闆 =  這個路線的成功代表人物是 林心如

     有些人可能不見得是演而優則導 一樣能開公司,只要那項才華被社會認定是一項價值的體現,再微小都有機會賺的錢, 有些才華重複性太高 則市場選擇性就多,所賺的錢都將被稀釋。

     一場遊戲太少人玩不起來,太多人使用密技則密技失效,策略也是只要太容易被一群人複製而且執行 有可能大家都變得一樣厲害,但只要有人出現了道德失衡 破壞市場行情,那麼遊戲有可能就會加速下市。

     

     無論當上班族還是自由工作者,隨時必須檢視的除了自身的能力之外,就是與市場的貼合度。

     就是在如此變換節奏快的時候,當年資已經不在被新組織所完全採用,新一代的工作人不被市場淘汰的仍是那些能快速適應並變化的人,或著核心技能超群的人。

     

 

arrow
arrow

    健美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