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 我都把生命當成一場實驗! 我也樂得把自己放在各種位置~
常常看到有趣的事情,只要下班時間OK 就衝了! 人生會奮不顧身的時刻 有時候接觸一個新的事物對我來說誘因蠻大的。
根本有時候 好奇心殺死一隻貓!
有時候會令我不計代價的是可以接觸到不一樣的事情~
但如果我發現對方畫大餅在騙我,我的憤怒在大多時還真是掩蓋不住!
上次在臉書上,把我參加一場政大商管學院的讀書討論會心得PO出後 得到了一些回響~
雖然用字的感情比較外放,但我在發文前已經盡可能地修改到還原我當時的情緒 以及不讓任何一句話讀起來有誤會~
希望做到真實的表達,但是我其實也拿掉了很多複雜的情緒~ 讓文字上盡可能看起來情感在一個縱軸上。
對我來說 有些時候在臉書PO文是很困難的,因為朋友的身分橫跨各個領域各個階層~ 我無意因為表達而冒犯彼此
我很少濫加朋友,倒是時間一到把一些幾乎不跟我互動的殭屍帳號刪除之外~
勇敢的表達真實的想法,盡可能讓文字的穿透力與心交流而非表象的身分~
一直以來我是屬於關懷社會議題的人,思慮多的人總是散發情感更為複雜
我也透過發文的回應,知道每一位朋友的思考觀點
當然讓我也驚喜意外的是,意外獲得一些 很有想法的朋友主動跟我交流~~
除了景仰的時事議題觀察家朋友幫我按讚! 總是再往前走與突破的高中朋友跟我分享他的心得
千人追蹤的一面之緣藝術家朋友也突然冒出來跟我說 覺得我的文章很有想法
也有些朋友認為我像被洗臉 這麼難過 就不應該去這種場合~
另一派朋友很認同我勇於跨出舒適圈去做各種嘗試
參加了各種樣的討論會 因為我喜歡把自己浸淫在各種觀點 逐漸在各種學習團體裡成為常客~
記錄著各種觀點,分享給不同的學習同好~ 一起交流。
其實我是在讓自己適應 各種不同的意見充斥在生活中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應該對與自己有不同見解的 觀點 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
輪到有機會發言的時候,當我發現自己的觀點可能與大家很不同的時候 我也鼓勵自己舉起手跟大家分享~
雖然可能已知道 如果我的背景跟大家都很不一樣 會讓大家瞬間說不出話來!
表達意見的勇氣也是需要訓練的
大家不知道的是,有時我怕自己表達有誤區 是會在當下把整場自己與在場人的問答的過程錄音下來
回去聽整段過程 來會數次~
真的會發現 左右溝通的因素真的很多,只是大家在浸淫其中的時候並未發現?
有時會得到這樣的回答 是否群體不是我表達的內容的影響,而是聽到了我有點不小心哭腔出現 左右了現場給意見者的判斷。
每個人的優缺點不同
給出的觀點也不一樣~
我很喜歡找各種議題跟別人討論
本周去找一位好朋友,過去我們是好同事
隨著生活模式的差異,思維的差異 與收入取得的差異~ 社交圈的差異
她跟我說 她在經歷 交友圈換過一圈又一圈的事情感到難過, 其實我自己也是這樣會因為這種事情難過的人。
但她的成長速度是許多人羨慕的快,所以歷經的改變也是大的~
我知道自由業的她並不喜歡聽我上班族的愛恨情仇職場糾葛 與一些職場驚世故事~
她專注的事她想做的事情,這些那些同事的相處對她來說並不是重心也無影響
我們久久見面一次 互相交流生活 與一些心法, 在各自擅長的領域提醒對方~
隨著時間的浪潮下 我們都希望友誼長存, 但我們也害怕 因為思維的差異 彼此沒有再能夠互相交換的價值點
可能讓我們彼此沒有了交集~逐漸的淡了。
有時候我們想要把握彼此的關係 還真是不簡單 , 關係是這樣除了常連絡 最怕的是無形的氛圍 不是你變了 就是我變了...
我很喜歡去各種場合 聽各種身分的人講自己的社交,我覺得大家都有面臨的狀況
小基層小馬鈴薯的人其實比較沒有包袱的說出自己的困難
人到了一定的身分,要說出口的事情就很難了~
回去跟了婆婆聊天~
跟她討論人生面臨交友圈換過一輪又一輪的心境她怎麼面對 以及
我問婆婆怎麼跟收入差異很大的朋友維持友誼? 因為婆婆有一位好姊妹就是跨國億來億去的房地產富婆~
婆婆很佛系思維 : 不強求緣分,不干涉彼此, 互相幫助互相體諒 緣分當下惜緣,合則來不合則去 這種事情要看淡~
她說 老朋友就是這樣,不要想太多 彼此有心 就會是朋友。
經過思考,沉澱~ 重新出發,有時是痛定思痛後的人生 有時我也覺得很神奇
當我的思維模式開始啟動一些新的調整,吸引的朋友與生活的運作就開始有了些變化。
那些像是控制不了 也像是老天的隨機安排~
就把這樣的機遇 帶到了身邊~~
我喜歡跟老公家裡的黑狗玩暗示遊戲~
我發現狗也很能接受非語言的暗示~ 有時連眼神都不需要
只要意念過來:" 來跟我撒嬌 跟我玩嘛~~"
說也奇怪 牠就是會在我有這個念頭的倏忽過來